玉壶传取名坊:宝宝取名,五格八字分析起名,免费取名,姓名打分!

当前位置:

藏族名字简称

2021/08/06  阅读 336 次 标签: 好听的名字取名方法
摘要:

藏族名称的由来现在为什么叫藏族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古老成员之一,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藏族名字简称  第1张

藏族名称的由来现在为什么叫藏族

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古老成员之一,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 四川、云南等省、区,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藏区已发现和发掘出新旧 石器时期和铜石井用时期等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址多处。1979 年,考古发掘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是距今四五千年的历史遗址、在聂拉 木、定日、申扎、林芝、墨脱等地区也发现和发掘了不少古文化遗址。说明 西藏地区在七千年至两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青海、甘肃等 地区发现的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新石器及彩陶文化遗存物。阿坝州 境内已发现的古人类生活居住过的聚落文化遗址就有19处,其中有的 属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文化遗址,有的愿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存;古墓葬类, 则有石棺葬、砖室墓、石室墓、屋基、大石墓、灵塔等多种形式文化遗存。 古籍史料中所载的“累石为室,高至十余丈”的“碉楼”建筑,至今可见 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嘉绒”一名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 据汉文史料记载,古代生息、活动于今州境地区东南部河谷一带, 称之为“嘉良夷(嘉梁)”、“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部落,为这一地区的土著先民。唐时与吐蕃移民及驻军融合后,成为藏族。嘉绒地区解放前的地方土官自己的祖先来自西藏,汶川县境内的瓦寺土司、金川县境的绰斯甲土司、雅安地区宝兴县境的穆坪土司等都有渊源于西藏的族谱记载。杂谷土司、梭摩土司祖先是唐代吐蕃大将悉坦谋。 《安多政教史》载:“多麦南北的人种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按:指松赞干布)安置在唐蕃边境驻军的传人,……”。在公元5—6世纪时,嘉绒地区人户很少,为措巴首领割据称雄时期。7世纪初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嘉绒地区也统一于吐蕃之中,由赞普的将领充任嘉绒各地首领.嘉绒地区在《安多政教史》一书和讲藏语安多方言的藏民中称‘查柯”。其因是:“历史上吐蕃赞普曾派遣大臣柯潘前来嘉练地区担任首领和武将,他的官邸在松岗以北,吐蕃王室在圣谕和公文中称他为‘嘉木查瓦绒柯潘’或‘查瓦绒柯潘’,简称‘查柯”’。柯潘是从西藏四大家族之一的扎族中招募来大批士兵的指挥官,主管唐时吐蕃的“西山八国”。 古代称之为“嘉良夷”、“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的“羌、氏、夷”部落,实为“皆散居山川”的土著居民。在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甲时期,即大约东汉顺帝时期(126年),吐蕃地区的原始宗教——本波教,就由吐蕃传入了州境,并逐渐兴宏来,吐蕃文化的传入和对嘉绒藏族古代先民的影响始自东汉,佛教则晚于8世纪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由于宗教文化为中心的吐蕃文化的长期影响,佛教(早期是本波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仰,加上吐蕃大量移民和军事占领与统治,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同化,与吐蕃长期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今日统一的嘉绒藏族。藏族的起源 -------------------------------------------------------------------------------- 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里记载一段有趣的传说: 那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到雪域高原修行。 这只猕猴来到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正在猴子在认真修行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个魔,施尽淫欲之计,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们两个结合吧!”起初,那猕猴答道:“我乃观世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果与你结合,岂不破了我的戒行!”那女魔便娇滴滴地又说道:“你如果不和我结合,那我只自尽了。我乃前生注定,降为妖魔;因和你有缘,今日专门找你作为恩爱的人。如果我们成不了亲,那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老婆,将要杀害千万生灵,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都是魔鬼的世界,更要残害许多生灵。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那猕猴因为是菩萨降世,听了解这番话,心中自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戒;我若不与她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想到这里,猴子一个跟头,便到普陀山找那观世音菩萨,请示自己该怎么办。那观世音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个吉祥之兆。你能与她结合,在此雪域繁衍人类,是莫大的善事。作为一个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去与魔女结成夫妻。这样,猕猴便与魔女结成伴侣,后来,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这六只小猴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那菩萨化身的猕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 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这个时候,树林的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众小猴见老猴来了,便纷纷嚷道:“我们将来吃什么呢!”他位个个摊着双手,模样十分凄惨。那猕猴见此情景,自言自语道:我生下这么多后裔是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今日之事,使我伤透了脑盘,我不如再去请示观世音去,想到这里,他旋即来到普陀山请示圣者。菩萨道:“你的后代,我有够抚养他们。”于是,猕猴便遵命于须弥山中,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父猴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雪域上的先民。 注: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藏族民间广为传播,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还搬上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之上。那猕猴住过的洞穴,民间传说就是泽当附近的贡布山上,而“泽当”也因是“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 参考资料:http://www.cits-sc.cn/Page/jzg/renwen/200510/55260.html

藏族名字大全

1、多吉(多杰)=金刚

2、强巴=弥勒佛

3、甲央(加洋)=文殊菩萨

4、扎西=吉祥

5、次旦(才旦)=寿命永固

6、次仁(才让)=长寿

7、桑吉(桑杰)=佛,觉悟

8、卓玛=度母

9、顿珠(丹珠)=事业有成

10、单增(丹增)=持法

11、卓嘎=白度母

12、白玛=莲花

13、旺母=自在女

14、仁增=持明

15、伦珠=天成

16、洛桑(罗桑)=心地善良

17、诺布(罗布)=宝贝

18、索朗(索娜)=福德

19、贡布=护法神,祜主

20、德吉=平安幸福

21、央金=妙音天女

22、拉姆=天女,女天神

23、平措=吉祥圆满格桑=善劫,好运

24、梅朵=花

25、边巴=土曜日(星期六)出生的人,

26、土登=佛教

27、丹巴=教法

28、益西=智慧

29、嘉措(江措)=大海

30、德勒(德琴)=大吉大利

31、欧珠=事随人愿,如意成就

32、杰布(加布)=王

33、群培(曲培)=弘法,兴教

34、占堆=降妖除魔,克敌制胜

35、曲礼=传法

36、格勒(格列)=吉祥美妙

37、阿旺=语自在

38、坚村(吉村坚赞坚参)=胜幢

39、绛曲(江曲绛秋)=菩提朗噶=藏历30日出生的人

40、尼玛=日曜日(星期日)出生的人,太阳

41、达瓦=月曜日(星期一)出生的人,月亮

42、米玛=火曜日(星期二)出生的人,火星

藏族姓氏

  藏族姓氏 一般的藏族是无姓的,一般用四个取名。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名字前面,以显示地位和官位。如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  纠正“藏族人无姓”之错误认识  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对藏族人了解不够的其他民族认为“藏族人无姓”,这是一种片面化的认识。不少藏族人也由于不懂自己民族历史,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学习不够,认识不深,臆断“藏族人无姓”。持上述两种观点的人都认为藏族人应该无姓,有姓的便不是藏族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乎实际、缺乏真实性的。历史证明,藏族人有姓氏,如《雍仲苯教目录》、《王统世袭明鉴》等史书中都记载着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结合繁衍出人类,当时居住在今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一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六大氏族,即赛、穆、党、东、札和珠,各大氏族中又分化出若干小氏族和家族,各有自己的姓氏。其实,藏族人取汉姓是历史及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民族融合这一大趋势的产物。因此,仅以有姓无姓不能断定民族属性主要应从其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来作出判断。藏族贵族是有姓氏的,奴隶没有(解放前藏族是农奴制)。康区、安多地区的部分土司也都有姓氏的。  族姓氏的来源:  (一)统治阶级赐姓  据《甘肃少数民族》等有关史料记载,明初,甘肃的藏族分属洮州、岷州、河州、庄浪(当时天祝属庄浪所辖)、西宁等卫管辖,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许多番族首领因献地投城而获得明廷的封号,有的还赐了汉姓。[13]这说明包括天祝藏区在内的甘肃藏族得到统治阶级赐姓是从明朝就有的。自吐蕃进入天祝以来,藏传佛教也随之进入天祝,新传入的佛教和根深蒂固的苯教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佛教占据了上风,从而在天祝信奉藏传佛教的人屡屡上升,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明显得到实施。当时很大一部分政教头领就是藏族人,他们效忠统治阶级,受封赐姓,如:赐“李”、“王”等姓。这种赐姓也是有根据的,“李”姓是按照唐朝皇帝李世明的姓氏所取,“王”姓是按“部落头领”的意思所取。[14]类似赐姓的现象不是很多,据说当时某个家族的各方面势力都相当,且得到统治阶级的关注和重用,才会被赐姓,这一现象跟某种奖励一样,其实是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赏赐。  (二)部落名称转化为姓氏  部落是历史上天祝藏族社会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部落与部落之间,尤其是各部落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逐步加快,姓氏必然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些部落名就逐渐转化成了姓氏名。如华藏部落的转化为华氏或藏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华藏寺镇附近;阿罗部落的转化为阿氏或罗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达隆、东大滩、毛藏一带;瓦撒部落的转化为瓦氏或牛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炭山岭附近;朵什部落的转化为朵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今在朵什一带;郝尔托巴部落的转化为托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今在毛藏一带;扎提部落的转化为杨氏,因当时该氏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大红沟一带,又因为该地红沟寺活佛是杨堪布,故扎提部落的人都姓杨;马加部落的转化为马氏或麻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石门一带;贝扎部落的转化为白氏,当时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安远一带等等。这种部落名转化为姓氏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结果。  (三) 部落名称译变为姓氏  天祝部落名称都有相应的汉意,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加深,别的民族总是有意刁难藏族不用姓氏的习惯,藏族人就把有的部落名用汉语译过来取其中的一个字或同音字作某个家族的姓氏。如嘉让部落的“嘉让”表示天色即亮,也就是黎明之意,因此这一部落人的姓氏由“天”译变为“田”,或取“黎”为姓;天祝的秦氏家族是莫科部落的人,“莫”为“青色”的意思,故译变为“秦”;还有那述部落的“那”为“森林”之意,故取“林”为姓氏等等。这都是为方便交际而取的姓。天祝藏族人在和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总是希望交往得越深越好,为了解除别人对藏族无姓的有意刁难,就取了姓氏。  (四) 以名字首字作姓氏  正是因为汉藏文化的不同,在和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接触,进行交流,使藏文化自身带上了其他文化的异彩。天祝藏族人因无姓引起其他民族的不解,并且经常遭到耻笑和蔑视,为化解这种误解或矛盾,天祝藏族人中就出现了以名字首字做姓的先例,如才昂姓“才”,索南姓“索”,东智姓“东”、华丹姓“华”等。这些姓氏在后代中得到了延续,就成了该家族的姓氏。这样的姓氏来源大部分是别人加的,而不是藏族人自己取的,他们通常称呼别人时总是带上姓,如称呼某姓“王”的为“王先生”、“王女士”等,在交往中把这种称呼方式加到藏族人身上,便称呼“华丹”为“华先生”,称呼“才昂拉毛”为“才女士”,久而久之,便认为“才”、“华”、“东”之类的就是藏族人的姓氏,藏族人也就默认并逐步开始使用。  (五)与汉族通婚子女随父姓  鉴于天祝藏区很早以前就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各民族之间都发生着交流和融合,各民族文化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渗透。该地区藏族人很早以前就和汉等其他民族有了通婚的习惯,随之他们的后代也就开始使用姓氏。假如一个藏族人家招了汉族人为婿,根据当地子女随父姓的一些习惯,所生之子女必然要延用父姓,这样所生子女在民族属性上认为是藏族,因为至少继承了母亲的部分血统,并且生活习惯、生产习俗等方面都和藏族相同,但已经在名字前贯上了用以区别家族的父亲的姓氏。这种姓氏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延续,也就成了某个家族的姓氏。这样的姓氏沿用不仅仅是继承了天祝藏族“子女随父姓”的习惯,更能体现当地的一种传统观念,就是传宗接代,招婿是为了继承家业,延续家族,“子女随父姓”为的也是家族的发展和壮大。  (六) 以自然物取姓  早期的天祝藏族信奉苯教,所以“万物有灵”的思想在天祝藏族中很普遍,这不但是原始人类的世界观,也是原始宗教产生的思想和哲学基础。崇尚自然物当是“万物有灵”观念的另一种体现。所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辰、雷电、冰雹、山川,甚至还有土、石、草、木、禽兽等万物在内,是故,研究者称苯教是一种“万物有灵”的宗教。[15]正因为如此,天祝藏族某些人家的姓氏是由自然物来取的,这虽是一种延续下来的传说,但也不无道理。传说,从前该地区藏族没有姓氏,别人就故意责难,甚至耻笑。这样被责难之人就以自然的某种事物给自己取姓,后来被后代沿用下来。如现在有些姓“杨”的藏族讲起他们的姓氏来历时说,一位先辈在晒太阳时一个汉族人问他姓什么,因为他不会讲汉语就指向了太阳,于是该人就认为此人姓“阳”,后来演变成了“杨”,后代也就以“杨”做了家族的姓氏。诸如此类的实例在天祝藏族中有不少。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其他民族的姓氏来源中也有,如以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为姓的比比皆是。其实,就从这一点足以看出当时天祝藏族就有很强的自然崇拜意识,同时可以看出他们所取姓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七)崇拜某汉族伟人而取其姓  在天祝历史上,藏族人的生活不仅仅局限在草原和农田中,他们或经商、或狩猎,在生产生活中和其他民族发生着频繁的交往。居住在“英雄部落”的藏族人,尤其崇拜英雄、崇拜雄才大略的人,所以,在取姓的过程中借用某英雄姓氏的较多,如传说“杨”姓的由来是崇拜宋代有名的“杨家将”而取的,“李”姓的由来是崇拜唐朝皇帝“李世明”而取的等等。这种现象天祝藏区有,其他地方也有。2005年6月我们在甘南藏区考察时就发现,迭部县洛大乡就有很多姓“宝”和“李”的姓氏,据当地的一些老年人讲,说“宝”姓是崇拜“包青天”而取的姓,只是取字“宝”和“包”发生了译变而已,这在《甘南文史资料》中也有记载。这种取姓方式完全是借用汉族人的姓氏,是藏汉文化交流融会的结果。  以上提到天祝藏族姓氏的七种来源,都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就是源源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而并非以个人意志所加。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天祝藏族中仍然保留着部落的痕迹,从一些部落名称和姓氏中还可以看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就姓氏来源的根本而言,天祝藏族姓氏的取用受到了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是天祝汉藏民族历史交往、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四、研究藏族姓氏不可忽视的几个向题  (一)同姓的人并非是同民族  如前所述,天祝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所以,同一个姓氏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几个民族当中。更难于辨析的是天祝藏族人普遍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汉名,一个是藏名,藏名是一个人刚出生不久由活佛或德高望重的人所取,汉名一般是在开始上学时所取,如果是藏族也许没有汉名,但必定有藏名。要区别某个人是藏族还是其他民族,其区别标准就要看这个人的祖先是属于哪个民族。  (二)同姓同民族的人并非同源  在藏族中使用同一姓氏的人很多,但他们并非属于同一个家族。就原西大滩西沟“李”氏家族和火烧城“李”氏家族而言,他们都是藏族,但前者的姓氏是由统治阶级所赐,后者的姓氏是由部落名称转化而来,他们就不属于同一个家族,只是不同部落中的同姓的人,所以我们说他们不是同源。  (三)部分藏族人名前所冠字词并非姓氏  从目前的一些现象看,天祝县乃至其他藏区不少藏族人在名字前还冠以类似于“姓”的字词,如华锐•东智、措考•扎西、夏玛•多杰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区别同一地方同名字的人。在翻译这样的名字的过程中往往在名字和类似于“姓”的字之间要加上一个圆点,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写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类似于姓氏的字词来源也很广,有的以村庄名所加,如秀恰•仁青;有的以职位所加,如措宏•周加;有的宗教人士以寺庙所加,如霍•朱千等等,这些都是本地方的人为了区别同名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加,它的适用范围也有很大程度的限定,只适用于限定的地域之内。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方都加强了联系,各地方文化都在进行着交流,这种在名字前加有类似于姓氏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学术界为数不少。  综上所述,天祝藏族的姓氏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来自统治阶级赐姓、本地部落名转化为姓、本地部落名译变为姓、人名首字作姓、与汉族通婚取姓、崇拜自然物取姓以及崇拜某汉族伟人取姓等等。天祝藏族姓氏的来历不仅沿用了藏族人固有的姓氏,且借取了汉族人的姓,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汉民族交往的见证,也是藏汉民族文化融汇的结果。本文就该地区藏族使用姓氏的现象做一肤浅的分析,由于相关资料欠缺,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无法进行深层的探讨,有待继续搜集资料进一步发掘研究。  七世纪以后,佛教在西藏盛行,一切都被染上佛教的色彩,人们的名字也喜欢请活佛来起。要是一个人出家当僧人,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寺院堪布剃度,取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一个僧人或活佛,如果上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职或封号,例如:堪布·伦珠涛凯。堪布是个僧职。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应加上寺院或家族的名字。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只有名。如:“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等;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名字全称的两个字来简称。有用第一和第三个字来简称的,如:“更堆群佩”简称“更群”;也有用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作简称的,像“多吉次旦”,简称“多吉”。  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的,如:达娃�(月亮)、尼玛(太阳);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作为名字的,如:朗嘎(三十日);还有用小孩出生的星期,为小孩起名的,如尼玛(星期日),也作“日”,“太阳”解,达娃(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不少父母在给孩子起的名字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如父母嫌小孩太多,想结束生育,便给小孩起名“仓木决”,意思是终止。“穷达”的意思是最小的,表示再不要小孩。如果父母想生男孩,给自己的初生女儿起名“布赤”,意思是“带男孩”。

古代藏族的名称是什么?

藏族有两个称谓,一个是自称“蕃”(bod);另一个是“藏”(gtsang)。这两个称谓不仅读音各异,而且它们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同为藏语,是藏语的音译。

藏族的自称“蕃”(bod),从古延续至今。在以往汉文史料中,除了“蕃”以外还有写作“博”、“沃”等字的。究其原因,主要与历史上汉文的用字不一、不规范有关。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仍反映了三大藏区(卫藏、安多和康,也是三大方言区)在发音上的差异,也不能排除古藏语发音的影响。

按习惯的读音判断,“蕃”、“博”应该源于卫藏地区,属卫藏方言的发音。“沃” 显然出自安多地区,为安多方言的发音。汉文还有写作“俄”、“波”等,也无疑是“蕃”的转音。

扩展资料

称谓是各人们共同体所拥有的特定的民族符号。说到民族称谓,就不能不说到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称谓也就不存在了。关于民族的形成,学界认为大致上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一定的原始文化圈内,通过部落的联合或部落联盟的合并,由血缘关系为主的联系过渡到以地缘关系为主的人们共同体。

第二种情况是,在阶级社会中,各民族通过长期的交往,在相互间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一些民族消亡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诞生了。

历史上,大多数民族的称谓从最初出现到确名,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情况也是复杂的。其中,有的是泛称, 有的与居住地相联系,有的因宗教信仰而来,有的则是约定俗成的或自报的名称,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族

藏族有什么名字比较常见?

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讲,在新疆的库车,如果你在大街上喊一声买买提,大概会有五千个人回过头来。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名字重复有多么普遍。在西藏,在拉萨,虽然不至于一个名字的重复率有如此的严重,但是也是有类似的情况。藏族人的名字最常用的就那么若干个,重名的情况实在并不新鲜。西藏先前长期的农奴制度中,只有少数的贵族才会有姓一说,也就是这样的血统才得以有个标号传呈,大多数的百姓,知道自己的父母可能就已经足够了,也没有姓来对自己的先人表示适当的尊重,和血缘的明显的标记(在日喀则一带,几个兄弟共娶一个妻子以求家庭团结的情况也很多,孩子只是管最大的兄弟叫爸爸,而把其他的都叫做叔叔,这种时候,连爸爸也是不能确认的。目前这种情况正越来越少)。大家所熟知的西藏的阿沛家族,这阿沛就是姓。可是大多数的百姓,我们只知道他们叫什么次仁,单增,也无有姓的概念。 次仁,单增罗布,扎西次仁,尼玛,达娃,拉姆,卓玛,顿珠,索朗等等都是最为常见的藏族的名字。除了其中特别几个如拉姆,卓玛外,很多是男女通用的。比如在学校里一个40多人的班上,有好几个人都叫次仁,为了区分,只好有了大次仁,小次仁,中次仁,女次仁的叫法。于是藏族人的身份证上第一个字是大或小的很是常见。还有别的大小的这个和那个,大米玛旺堆,小米玛旺堆,大平措,小平措,大普布,小普布,不胜列举。次仁呢,是藏语中长寿的意思,常常单独的作为一个名字,也可以与其他的名词连在一起,比如次仁尼玛,就是长寿的太阳的意思。叫尼玛次仁的也是同样的多。 藏语里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别叫:达瓦,米玛,拉巴,普布,巴桑,边巴,尼玛。而他们的习惯是,常把诞生那一天的星期给作为名字的全部或一部分,这也是一个藏族人名字重复率很大的原因。另外因为同音异义的缘故,或者藏语与汉语夹杂着说的情况下,时常的闹些笑话。比如尼玛是太阳的意思,起这个名字的人很多,一个人藏族人在敲一个汉族人的门,里面的人问道:你是谁?答道:我是你妈(尼玛)。里面的人便恼火了,狠狠的说:我妈早就死了。另一则故事则讲,老师到了教师里,看到窗户的玻璃被打碎了,便问下面的学生:是谁把窗户的玻璃打碎了?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拉巴。老师火了,立马就把这个叫拉巴的学生纠出来了。可是这才知道,原来打破玻璃的不是这个叫拉巴的人,而是“风”,在藏语里也念作拉巴。 其实这藏语和汉语夹杂着说,所闹出的笑话在内地生活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一个藏族人到了饭馆,用很不标准的汉语问服务员,“睡觉”(水饺)多少钱?服务员回答:睡觉不行。继续问:那么“摸摸”(馍馍)多少钱?服务员真的生气了,回答道:摸摸也不行。西藏的色情类场所比较多,而表面上往往与茶馆酒肆都差不多,于是才有这样的笑话。 闲话不说了,继续说名字。我的女朋友叫做索朗桑姆,这索朗大约是福气的意思,也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后面的桑姆一词,才可以判断出是女性来。可是更多的名字,不见本人,你是连性别也说不清楚的。比如前面提到了次仁尼玛,男的女的都可以叫这个名字,几乎很少的代出性别的特色。汉人还是西方人的名字,一般都是可以从字面上知道男女的,大概人之为人,是男是女毕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这样做吧。汉人的名字里,女人一般都是什么红呀,翠呀,兰呀,男的则是刚坚勇猛,西方女人也是什么丝呀丽呀的,反倒这藏族人的名字把男女明显的差别给模糊了一回,叫人称奇了。 西藏不同地方的发音也不同,同样的词语按照音译,也会写出不一样的汉字来。就比如刚才说的索朗,昌都话说出来是四郎,所以最早的时候,我见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很是惊奇。想到四郎探母的京剧段子来。当年的四郎可是辽国的驸马,怎么会把这个名字给传到西藏来呢?后来终于知道真情的时候,才笑出来。还有最常用的次仁这个名字,昌都人一般都写作则仁。 前面说男女性别不明显的中型名字,可是这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谁生出了一个千金,都是要好好的琢磨着给一个水灵灵的名字的。就让人单听见这个名字,就要魂牵梦绕了。卓玛就是最典型的藏族女孩子的名字,本意是仙女的意思。最早的时候,那唱《北京的金山上》的叫做才旦卓玛,后来容中尔甲又唱过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达瓦卓玛》,其中有“我梦中的达瓦卓玛”这样朴素迷人的句子。今年的藏历年春节晚会上,亚东又唱了一首《草原上的姑娘卓玛啦》,第一句就是“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啦”,最近的一段日子里,只要你去了八角街,到处都在放着这一首歌曲。听着这样的歌,你真的不又想到了那遥远的王洛宾和他的卓玛的故事,真的就想去那开满着鲜花的草原上,去寻找出那个心中的卓玛出来。(啦是敬语,放在一个人的名字后面,表示尊敬。) 自从文成公主在一千三百年前进藏,到后来的十八军进藏,一直到现在,汉藏之间的通婚就一直在发生着。我很多的同事就是这种民族大团结的结晶。他们一般都有两个名字,一个藏族的,一个汉族的。我也算是汉藏婚配的事例吧,我现在还没结婚,就老在琢磨,将来要为我们的孩子起个什么样的名字。也许一种语言是不是你自己的母语,也是很深的影响着你对于这个语言的感受的。我就觉得央金这个名字不错(女性),央宗也不差,要是个男孩子,尼玛是最光明正大的名字了,可是我的女友却说这些名字俗气,她就觉得女的叫做康卓比较好,而男的叫我现在的名字也不赖(藏族人用自己长辈的名字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孩子还是未来的事情,还没见到这个人呢,无论现在怎么说,也就是过过瘾而已。可是我心中早就想好了,真的我们将来有了小孩,我一定要起一个表现出藏汉特点的名字,不要起两个名字,多麻烦呀。我仔细的考虑过了,无论男女,就叫丁四郎吧。一方面是希望他(她)沾染点康巴人的粗犷,另一方面,希望他(她)不要太多的记起自己的民族,只要他(她)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就足够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hczsh.cn/post/3745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https://www.yhczsh.cn/ 站长!
标签: 好听的名字  取名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生儿起名_朱光斗
版权所有:宜兴玉壶传取名坊 备案号:闽ICP备2021016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