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名字
大熊猫真正的名称叫什么大熊猫真正的名称叫猫熊。大熊猫的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

大熊猫真正的名称叫什么
大熊猫真正的名称叫猫熊。
大熊猫的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
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生活习惯
熊猫嗜饮,常把家安在距水源近的地方。有的大熊猫居住地离水源远,一旦找到水源后,它们就会尽情畅饮,像贪酒的醉汉一样,不醉不归。由于体态肥胖,大熊猫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笨拙的、慢吞吞的。其实,大熊猫一点也不笨,它们个个是爬树高手。
大熊猫的先祖始熊猫是食肉动物,爬树对捕食极为有利,还能躲避天敌。大熊猫的天敌主要是金猫、豺、豹和黄喉貂,幼仔和年老体弱者会受到致命的攻击。年轻体壮的大熊猫继承了先祖的凶猛性情,一旦被激怒就会勇猛还击。
除了天敌,跟大熊猫一起生活在竹林中的动物还有金丝猴、羚牛和小熊猫。它们所需食物并不发生冲突,大部分时间能够和平相处。少数的“流血”事件,往往是大熊猫“惹”出来的。
竹子是一种低营养、低能量的食物,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为了生存,往往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的生活方式来减少能量的消耗。与其它同等身材的食肉动物相比,大熊猫的活动范围最小。每只大熊猫大约需要4-7平方公里,是黑熊活动范围的1/4至1/7。
熊猫一天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觅食,其余时间基本上用于休息。处于生仔前后的雌性熊猫有时会打破长期吃竹子的规律,对腐肉和骨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大熊猫保护区生活的当地人,就曾经看见过大熊猫捕食金丝猴。
大熊猫耐严寒、耐潮湿,从不冬眠,即使是白雪皑皑的隆冬,它们仍然舒适地游弋于竹林中。在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每年春天进入发情期后,独身已久的大熊猫才打破区域界限,相互往来。在野外长大的雌性大熊猫到了6.5岁才第一次发情。
而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相对性早熟,3.5岁就开始谈情说爱了。雄性大熊猫发育稍晚,发情期最多比雌性推迟1—2年。进入发情期后,一向安详的大熊猫都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样子,猛烈地抓咬树枝、将树枝咬断或者在树干上留下清晰的抓痕。
它们还会把肛周腺分泌物涂擦在树根上、石头上或者突出的地表上,向同类发出气味信号,告知自己的确切位置。有时它们也会发出鸣叫声,唱上一曲求偶恋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熊猫的名字由来
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Armand David)认识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归属于熊科。两年后, 动物学家进一步考查,研究它属于猫熊科,将它进一步定名为“猫熊”。1940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展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当时,定名为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由于中文使用者传统上通常都习惯右到左的写法,所以当时猫熊一词是以右到左的方式书写。在标准中文文法里,形容词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词的前面。由于熊猫被一般人认为属于熊科,因此猫是形容词,熊是名词。故,猫熊一词在中文文法上是对的。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经开始习惯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当时重庆北碚博物馆所展示的“猫熊”字样就被大家误读成熊猫。从此以后,熊猫一词变开始先在四川一带流行起来,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一至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习惯了使用熊猫一词。
熊猫名字的由来。
大熊猫仅产于中国四川的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1896年,一位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父在四川省宝兴县获得熊猫的毛皮,喜出望外,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鉴定为新物种。当时用通行的拉丁文为其定了学名,意思是似猫足兽的熊,中文就译名为“猫熊”。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北碚首次展出熊猫标本时,说明牌上的拉丁文学名,为了和外文书写方式保持一致,就从左到右注上“猫熊”。当时中文均是从右至左认读,于是观众就误读为熊猫,以讹传讹,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 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http://www.yhczsh.cn/ 站长!
标签: 免费起名